在NBA历史的总决赛舞台上,有十位球星的场均得分领先队友极多,他们在关键比赛中几乎一己之力扛起球队进攻大旗,其中乔丹三次进入榜单,展现了无与伦比的统治力。这份榜单中,包括乔丹在内的多位传奇巨星,用惊人的得分差距诠释了领袖的真正意义。
第一位是1965年的杰里·韦斯特。在那一年总决赛,他的场均得分高达40.6分,比队内第二高得分的球员高出接近16分,他的高效中投和突破几乎无法阻挡。虽然湖人未能夺冠,但韦斯特个人的火力早已载入史册。
第二位是2001年的阿伦·艾弗森。面对强大湖人,艾弗森场均砍下35.6分,领先队友近14分。尽管实力差距明显,这位身高仅1米83的后卫用速度和意志力冲击着对手防线,那年他还赢下了湖人在季后赛的唯一一场失利。
1977年的比尔·沃顿也上榜,但他的特别之处在于,当年的开拓者进攻多点开花,他依然能够场均得到近19分,比第二高分多出接近8分,更关键的是,他还是球队防守与组织核心,这种攻防一体的表现极为罕见。
1987年的“魔术师”约翰逊同样值得一提。在那届总决赛拉里·伯德和凯尔特人防他很严,但魔术师依然场均贡献26.2分,比队内第二人高出超过10分。他在组织和得分之间的切换,让湖人保持了进攻持续性。
1971年,卡里姆·阿卜杜尔-贾巴尔率领雄鹿问鼎,他的场均得分接近30分,比队友高出至少12分。他标志性的天勾几乎无人能防,这样的优势让雄鹿当年季后赛如破竹般横扫多轮对手。
2018年的勒布朗·詹姆斯也名列其中,那一年他场均34分,甚至比队内第二人多出17分。当时骑士阵容深度不足,但詹姆斯凭出色的突破和投篮硬生生把球队带进总决赛,对面是巅峰勇士,“一己之力”是当年的真实写照。
2009年的科比·布莱恩特也榜上有名。对阵魔术时,他的场均得分比队内第二位高出10分,他不仅突破犀利,中距离投篮也精准无比,连防守端也展现了强硬态度,这次总决赛被很多人视为科比真正的个人巅峰。
2014年的凯文·杜兰特则以场均32分的表现领先队友12分,可惜那一年并未夺冠。但杜兰特的身高与射程结合的投篮风格,让马刺的防守也是极为头疼。
1980年的朱利叶斯·欧文,虽然湖人最终夺冠,但“J博士”在总决赛中的个人攻击力无可挑剔,场均25分,比队内其他得分手高出9分,他的扣篮与空切至今仍是经典画面。
最后一位是2015年的斯蒂芬·库里,他场均26分,比队内第二人保持约8分领先。他的三分球让骑士防守多次出现混乱,从而改变了总决赛的进攻格局。
乔丹的三次入选分别出现在1991年、1993年和1997年。在1991年的总决赛,乔丹场均得到31.2分,比皮蓬高出11分,那一年他完成了首次夺冠,同时将攻防两端的统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1993年,面对菲尼克斯太阳,乔丹用场均41分的惊人表现震惊全联盟,比队友高出近19分。这是NBA总决赛史上罕见的高分纪录,更可贵的是,他不仅得分,还不断为队友创造空位机会。
到了1997年,总决赛对阵犹他爵士,乔丹场均32.3分,同样遥遥领先队友,尤其是在“流感之战”中砍下38分,这种意志力和得分能力结合的场景,无数球迷铭记至今。
乔丹三次进入榜单,不仅证明了他的进攻能力,更展现了他在总决赛关键时刻的无可替代性。在关键词“总决赛场均得分领先队友非常多的十位球星”的定义中,乔丹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那一位。
这些球星在总决赛上展现出的得分差距,不只是数字上的领先,而是精神与勇气的体现。他们带领球队冲击总冠军的画面,构成了NBA历史上最难忘的瞬间。
总决赛场均得分领先队友非常多的十位球星,代表的是一种承担与爆发,他们用行动证明了,真正的巨星在最高舞台从不缺席。